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见习记者 沈可心 通讯员 严璐 夏雅珊 曾薇
“如果我的爱能对祖国有一点点贡献,我将百死不辞,毕生难忘!”10月27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原创大师剧《钱学森》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含浦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上演。
这部作为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202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恰逢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70周年,通过舞台艺术的形式,让现场师生重温了这位科学巨擘的爱国情怀与卓越人生。

舞台光影,再现赤子归国路
舞台上,钱学森的人生轨迹被细腻勾勒。从立志“交通救国”的青春少年,到毅然踏上“航空救国”之路的留学生;从与导师冯·卡门就学术问题据理力争的执着学者,到冲破重重阻挠坚定归国的赤子——近两个小时的演出中,上海交通大学15个学院27个专业的学生演员们,用真挚的表演将钱学森的感人事迹娓娓道来。

这场演出已是该剧的第52场巡演。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汪后继在讲话中介绍,所有参演同学均为在校学生,“大学生演绎大先生,演技或许稚嫩,但情感真挚热烈”。他特别提到,今年正值钱学森归国70周年,这部从2012年开始创排的话剧,经过十余年打磨,已成为传承科学家精神的重要载体。
现场观众全神贯注,深受感染。中医康复学24级学生袁媛感慨道:“演员们的表演让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钱学森先生面临人生抉择时的坚定。他与蒋英相知相守的情感,更让我体会到科学家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们的抉择背后是深沉的家国情怀。”
医学信息学23级学生唐俭表示:“话剧场面的震撼力超乎想象,钱学森毅然归国的决定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科学家有祖国’。作为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学生,我也将学习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在专业领域深耕不辍。”
精神传承,艺术浸润校园
演出前,会场专门设置了纪念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归国七十周年“为国铸剑——钱学森与中国航天事业”展览,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展览通过“战略规划 奠基伟业”等六大模块,以丰富史料展现了钱学森带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的奋斗历程。

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余伟良指出,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的传奇人生,生动诠释了“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崇高信念。他表示,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是文艺赋能学校美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载体,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湖南高校与上海交通大学深化合作,让湘沪合作之树结出更多硕果。
湖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戴爱国在致辞中表示,这场演出为学校“美育+思政”育人模式注入了新活力。学校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促进“经世致用”的湖湘精神与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深度融合。

这场“剧+展”相结合的活动,让科学家精神的传承更加立体生动。正如学生唐俭所言:“这种艺术形式让严肃的科学家故事变得可感可触,它让钱学森不再像书本上那样遥远。”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以艺术为舟、以精神为帆,在湘江之畔的校园里播下了信念的种子。
责编:沈可心
一审:沈可心
二审:余蓉
三审:黄京
来源:湖南日报